舊機動車評估基準
基本評估要素
舊機動車評估的基本要素涵蓋主體、客體、依據和目的等方面。主體指從事舊機動車評估的機構和人員,是評估工作的主導者;客體為待評估的車輛,即具體的評估對象;依據是鑒定評估工作所遵循的法律、法規、經濟行為文件、合同協議以及收費標準和其他參考依據;目的則根據不同的經濟行為而有所不同。
評估標準涉及的關鍵因素
使用年限
使用年限是評估的重要標準之一。新車前3年折舊率高,每年約下降15%,第4年到第6年每年降10%,7到10年每年降5%,超過10年則貶值較少。例如,高檔車一年后貶值20%,兩年后貶值35%,三年后貶值達50%,每年折價率可達1萬多元。也有將新車10年報廢視為100分,15%為殘值,85%為浮動折舊值,分3年、4年、3年折舊,折舊率分別為11%、10%、9%的評估方式。另外,在置換補貼方面,5年以上舊車有補貼,5至6年每車5000元,6至8年6000元,8年以上7000元。
車輛折舊
新車前3年折價率高,之后逐年變化。同時,不同類型車輛折舊情況有所差異,如高檔車的折舊幅度相對較大。通過合理的折舊計算方法,可以較為準確地估算車輛因使用年限而導致的價值降低。
行駛里程
行駛里程對車輛價值有顯著影響。1年行駛2萬公里的車輛被稱為新車,3年行駛6萬公里的車輛則稱為次新車,這類車輛不易貶值。里程分段法將30萬公里分為5段,每段價值不同。
車輛狀態
- 機械狀態:良好的機械狀態是車輛價值較高的重要因素,全面評估二手車的技術狀況,包括發動機、底盤、變速箱、輪胎、轉向系統、剎車系統等的完好程度。
- 外觀:外觀美觀、無修理痕跡的車輛價格通常較高。檢查項目包括各部件的新舊程度是否一致、與翼子板的密合度、發動機與擋風玻璃之間的間隙等,還要查看是否有烤過漆的痕跡。
- 配置:配置較高的車輛價值相對更高,如具有先進的安全配置、舒適配置等。
- 顏色:受歡迎的顏色會使車輛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,從而影響其評估價值。
- 品牌知名度:知名品牌的車輛通常在二手市場上更受青睞,價格也相對較高。
- 環保政策符合程度:符合環保政策的車輛在市場上更具優勢,其評估價值也會相應提高。
- 二手車市場庫存情況:在二手車市場庫存少的車輛,由于供需關系,價格往往較高。
- 新車價格波動:新車價格波動小的車輛,其二手車價值相對穩定。
- 過戶及購車方式:過戶及購車方式正常的車輛,其評估價值更易得到認可。
評估方法
現行市價法
通過比較類似車輛確定價格,以同款同年同使用期限車的市場平均價為基礎,考慮車輛技術狀況評定系數定價。
快速折舊法
根據車況、使用年限等指數綜合評估,將10年報廢視為100分,15%為殘值,85%為浮動折舊值,分3階段折舊。
重置成本法
參考新車價格,結合使用年限等因素折算。一年內損失20%,之后每年折價10%,但該方法較少使用。
收益現值法
適用于營運車輛,根據未來預期獲利能力折現或資本化。
里程分段法
把30萬公里分5段,每段價值不同。
公式法
置換價格 = 二手車價格×使用年限折舊率×(1 + 殘值率),也可按年限劃分等級確定補貼金額。
平均計算法
- 平均年限法:每年折舊額 = 原值/預計使用年限。
- 工作量法:折舊額 = 原值×(已經行駛的里程/預計使用里程)。
加速折舊法
- 雙倍余額遞減法:折舊百分比 = 2/預計使用年限。
- 年數總和法 :雖搜索結果未詳細展開,但也是加速折舊的一種方法。